【記者洪小蕾台北報導】經濟部長李世光23日表示,回顧上任時喊出一年內電業法修法完成,「沒想到修法竟然這麼困難」,笑說自己太笨,但很幸運通過修法,唯有這樣才能達成2025非核家園目標。
經濟部長李世光23日出席2017永續城市論壇,以「綠色經濟在智慧城市中的實踐與發展」為題發表演講,他在演講中向國內外學者表示,台灣2025年前要達成非核家園的目標,再生能源要增加10倍的應用,提升到20%。
觀察OECD主要國家,經濟成長率(GDP)的動向跟碳排放並沒有完全正相關,但台灣從1991年起,兩者就成為緊密結合,1%GDP帶來1%碳排放,這不是發展國家該有的趨勢,不過這個情況在台灣2020年預估可以每年下降2~3%,但這是不夠的。
李世光說,綠色經濟角色相形重要,降低對環境的威脅,而如何要締造2025年的無核家園目標,就是要修改能源法。李世光坦言,其實自己相當後悔當初說一年內要修改電業法,「沒想到修法竟然這麼難」。雖然想起來自己好像太笨,但是很幸運能夠通過,只有這樣才能打造再生能源發電的系統,建立環境友善的節能系統。
李世光指出,台灣花了很多時間才能將再生能源發電提升到2%,如果現在不進行修法,每靜電除油煙機價格延後一年,非核家園的目標就會更加困難。丹麥就連續訂定他們能源目標長達14年,但是每一年都達標,如果仿照這樣的精神,台灣其實是有可能做到的。
李世光強調,以廚房油煙處理台灣水泥產業為例,水泥開採場也要有相對應的環保措施,如果真的用新科技實行環保,可以幫助其他產業吸收碳排放;其他像鋼鐵廠,精煉鋼時會有廢棄物,可以拿來鋪設人行道的油煙處理設備地面,如果只是單純當作廢棄物,可能還要花費處理費。
李世光說,如果不改變目前碳排放的曲線,就沒有辦法達成非核家園的目標,不能讓後代像恐龍一樣在地球上消聲匿跡。為了改變碳排放,雖然全球城市都面對同樣問題,但台灣政府應該和產官學、NGO合作。政府投資綠色經濟,其實有一半經費都來自企業投資,必須跟產業持續合作、協助產業更新,走入低排放時代;未來預計將有3兆基金持續投入綠能產業。2017/2/23
57D814BF75809FE4